在新中国成立75周年之际,央视中文国际频道于9月起陆续推出《外企在中国》系列报道。其中,10月25日下午18时,该节目通过讲述武汉经开区外资企业艾菲CEO埃里克在武汉经开区工作生活的故事,深入报道艾菲在武汉经开区一步步成长壮大的过程,深刻反映外资企业投资经开、深耕经开、看好中国市场的共赢发展之路。
艾菲首席执行官埃里克·勒迈尔是中国的老伙伴了,他很早就来到中国从事汽车相关工作,也见证着中国汽车产业的开端和发展。
很久以前,帕特里克·托勒先生和集团现任首席执行官的父亲就做出了在中国开业的决定。他来到中国,预见到了中国的市场在接下来的几年里会蓬勃发展。
最初的几年,企业也经历过“水土不服”的阵痛,主要来自供应链的缺失。刚开始,所有的配套零部件都是来自于欧洲,从2008年开始,艾菲也开始尝试去开发一些本土的供应商。经过数年努力,到2015年,情况大有改观,几乎所有的零部件都实现了本土的批量采购。
从最初一个螺钉、一个密封圈都要从欧洲去采购,到现在核心的(部件)包括精密加工的金属件,我们开始向欧洲出口。
这里是武汉艾菲新建的电池兼容性测试实验室,主要用于测试新能源汽车的抗电磁干扰能力。这几年,随着中国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大潮汹涌澎湃,在湖北,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步伐也逐步加快,艾菲武汉的研发能力越来越受到重视。
现在在中国,我们必须做完整的研发工作,不再依赖于法国总部。因为中国(市场)的节奏很快,你必须快速入局,你必须接近客户,而且要快速介入其中。现在,我们在这里拥有完整的研发中心,能够做任何事情,并与客户保持主要的联系。
随着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爆发式增长,中国也成为全世界新能源汽车最大的生产和销售市场,供应链和技术的反向输出也越来越频繁。
2021年,武汉艾菲团队研发的产品,已经可以和国际大公司“掰手腕”了。在武汉艾菲的产品展示区,一款用在新能源汽车上的执行器产品成为里程碑的象征,代表艾菲总部在全世界进行销售,累计销量50万件。
中国的速度是和欧洲非常不一样的,决策的速度和推出一款新产品的速度都很快,与欧洲相比,推出一款新车的时间周期非常短。我们可以看到,中国人很愿意投入创新。我不知道你是否去过去年的车展,你可以看到中国汽车和欧洲汽车之间有很大的区别,中国的更加领先。
来到武汉艾菲的生产车间,可以看到和传统生产线不同的是,这里的生产设备是模块化的,它们可以自由拼接和组合,来满足现在汽车产品越来越个性化的需求和越来越快速的迭代。
目前可以看到的是大概十二三个(生产单元),将来我们所有的生产单元都会是这种模块化的。值得说的是,这个模块化设计是武汉艾菲先提出来的,就是中国市场先提出来的。现在整个艾菲集团都会采用这种模式,他们的模块设备计划也是从中国开发,然后出口到土耳其和法国市场。
超大的市场规模、极快的反应速度、体系完善的产业链供应链,不断提高着武汉艾菲在全球的地位。拥抱中国汽车产业新机遇,艾菲又在中国投下了“信任票”。
今天在中国,在艾菲的中国公司,我们有能力进行全面地发展,我们正在进行全方面的研发以及量产的工作。所以(我作出的)重要的决策之一是让中国公司完全自主运营,并为集团在全球的各个分部提供解决方案。